金融界3月18日消息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于2023年会3月18日开幕。中投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居伟民在会上表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呈现区域化、本土化趋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国际金融市场更趋动荡脆弱,高风险、高波动或成为常态。

  一是全球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受世纪疫情、地缘政治、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位于世界多年来高位,发达国家央行大幅收紧货币政策,疫情后经济重启带来的顺周期动能逐步减弱,经济衰退风险上升,与此同时,能源危机、人口老龄化、贫富差距扩大进一步削弱了潜在增长动力。全球公共债务高起使得全球财政政策扩张空间受限。各个宏观调控政策,在稳增长、抑通胀、防风险中艰难平衡。历史经验显示,通过强力加施,同时实现抑制通胀和经济软着陆三个目标并非易事,全球经济复苏之路依然充满坎坷。

  二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急需修复。近年来,国际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风险抬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贸易争端与经济制裁显著增多。发达国家外资准入监管政策收紧,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经济金融信用基础遭到破坏,国际社会难以有效协同,阻碍了各方在提供全球公共品方面的多边合作,尤其是俄乌冲突局势持续影响深远。产业链、供应链运转受到严重的干扰。国际地缘政治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在短期带来极大损失的同时,也需要全球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代价来修复。

  三是非传统风险防控成为时代难题。各类风险关联性显著增强,公共卫生、数据安全、信息科技、气候变化、经济制裁等非传统风险日益突出,并与传统风险交织叠加,成为新的亟待解决的时代难题。特别是食品和能源等基础生产生活资料价格高起,可能进一步加剧社会动荡,形成新的风险来源。

  四是国际金融市场更加动荡脆弱。伴随经济形势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化,深刻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方式和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行为,可以预见,很难预见的风险显著增多,各种“灰犀牛”、“黑天鹅”风险事件频发,金融市场更加动荡、更加脆弱。美联储加息产生的外溢效应及其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面对动荡与变革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全球变局,机构投资者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深化业务创新,加强开放合作,协同应对挑战,助力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新格局,居伟民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是要以长期投资穿越市场周期。

  2008年以来,大家共同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疫情冲击等一系列历史罕见的动荡和挑战,每次危机都是一次成长,都是对投资管理和风险防控水平的检验。长期投资理念因此更加深入人心。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维持高位,机构投资者更应坚持长期投资理念,着眼趋势性、结构性的变化,统筹做好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着力提高投资组合的韧性和质量,力争穿越市场周期和短期波动,经受起市场风浪的考验。

  二是在创新合作中把握机遇。

  开放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需要,金融资本和跨境投资在促进深化国际产业合作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机构投资者需要坚持市场化原则和开放精神,积极创新投资方式,聚焦各方比较优势,加强投资合作,更好地发挥“黏合剂”、“稳定器”的作用,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动力和活力。同时,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带来新机遇、新市场,创新合作有利于各方优势互补、协同促进,更加主动和全面把握新的投资机会。

  三是要用负责任投资积极应对共同挑战。

  跨境投资,特别是长期投资不仅能够优化全球资源配置,也有助于改善投资接受国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机构投资者需要秉持负责任投资理念,积极与同业机构和相关组织开展沟通、对话,健全完善可持续投资框架,积极把握可持续投资机遇,促进绿色产业与技术合作,帮助改善能源安全和推动绿色转型,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要在配置优化中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中投首席投资官居伟民:全球经济复苏之路依然坎坷,机构投资者应坚持长期投资理念

  新范式下,经济金融的薄弱环节和脆弱地带容易突然暴露风险对外传导。例如,部分中小银行依赖高杠杆撬动对成本敏感的实物资产和并购私募项目等恐将受到较大影响。机构投资者需要重新理解风险产生的底层路径,深刻把握新形势下的风险特征,探索更加符合新变局、新形势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模式,增强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的主动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