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平均”有一个共同靶向——合资品牌。前者,甚至连大众这个“最懂中国人”的合资王者都少有企及;后者,昭示了吉利凭借“中国星”系列成功实现了对合资品牌的逆袭。

有一点值得注意,15万元的单车平均售价,代表吉利过去多年来技术耕耘的成果,通过“中国星”系列的高价值产品力,直观展现了出来。

本质上,吉利很有“理工男”的做派,从CMA、BMA、SEA、“龍鷹一号”、e-CMA智能超电架构到神盾电池安全系统,值得说道的太多。深究起来,被称为“全球最先进三大造车模块化架构之一”的CMA架构让吉利加速前进了不少,先锋是星越,后来就变成了星瑞、星越L。

作为“中国星”系列的“双旗舰”之一,星瑞最大的存在感应该是吹响了国产轿车对合资品牌的反攻号角。综合实力方面,星瑞的高价值越级体验完全不输朗逸、轩逸等中国车主耳熟能详的合资产品。

所以,上市后的第一个完整销售月,星瑞就交出了12077台的成绩。从那时候开始,“科技吉利4.0时代”开始广为人知。

另外,星瑞其实还有价格优势,这关联到背后的成本控制体系。吉利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成熟程度直接放大了成本收益,星瑞之所以能在价格方面实现降维打击,根源就在这里。

这剧情和早期横扫中国市场的日系品牌很像,都是通过平衡“成本–质量–效率”来实现产品溢价、品牌认知和市场销量的相辅相成。

值得一提的是,星瑞之所以被称为“颠覆者”,靠的也正是高价值越级体验。

国内A级家轿市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造一台物美价廉的买菜车就是最大的政治正确。在这种规定的影响下,细分市场的产品往往不会有太越界的举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都只服务于“够用就好”这个维度,卡罗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另一边,寄人篱下的国产车自然只能把精力放在“堆配置”上。

星瑞则不同,背靠吉利这座大山,星瑞天生自带打破规则的底气。以发动机为例,Drive-E 2.0T明里暗里都属于豪车水平,在消费层面,星瑞等于是花A级家轿的钱让用户享受到了30万级别的动力性能。

同样,星瑞在尺寸方面的多个“第一”也有效契合了中国车主的“务实”需求,哪怕是曾经的速腾L、凌渡乃至宝马5系,某个单项纸面实力仍不敌星瑞。应该这么说,名义上定位A级家轿的星瑞实际上早已迈过B级车的标准。

1969年,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陆月球,并说出了那句举世闻名的“这是我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此情此景,用来形容星瑞再合适不过。

对于细分市场的参赛选手而言,星瑞或许开了个不好的头,因为从今往后“15万级家轿”的基本标准势必要重写定义。但对消费者来说,这种打破价值感潜规则的勇敢者,多多益善的好。

累计销量突破70万台!吉利“中国星”是如何登上C位的

当然了,“中国星”系列里越级的并不只是星瑞,星越L同样如此。

先说个题外话,星越L其实是有点特殊的:一方面,它虽然定位是紧凑型SUV,但尺寸却全然不输昂科威S、探岳这些中型SUV,这就有效放大了乘坐体验方面的优势,严格意义上,20万左右能碾压星越L的五座SUV,所剩无几;另一方面,作为吉利4.0时代的产物,星越L的机械素质完全能硬刚当下的同级合资竞品。

讲白一点,在国产品牌最弱势的传统三大件方面,星越L是够资格跟同级合资竞品平起平坐的。按这个逻辑来思考,你就会发现其实星越L同样存在价格优势,起码对比CR-V、探岳、RAV4这些竞品,星越L显得良心多了。

至此,你应该不难明白为什么“中国星”系列在营销方面敢打出“不试不比不卖”的Slogan。在攻下燃油车市场最硬的那块骨头后,吉利“中国星”系列证明了那句“为中国汽车价值而战”的宣言。总销量破70万台,到这里也就变成了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

江湖车评:

“中国星”系列的成功,无疑是国产品牌“冲高”的一次经典演绎,抛开投机思维的吉利,已经渐渐尝到了长期主义带来的成果。风物长宜放眼量,被高举高打的“价值战”理念正让李书福的梦想加速照进现实,而接下来的“中国星”系列俨然更值得令人期待。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