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江苏耀坤液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耀坤液压)将迎来深交所主板首发上会。
从2022年7月初就递表至今,历时一年半后耀坤液压能否通过此次上会?
耀坤液压主要从事液压元件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油箱、硬管和金属饰件等,主要应用于挖掘机等各类工程机械主机设备。
招股书介绍,目前,公司已经与卡特彼勒、小松、沃尔沃、约翰迪尔、日立建机、JCB、安百拓、神钢建机、特雷克斯、住友重机、JLG、现代工程、宝马格等多家知名外资主机制造商和徐工集团、柳工集团、中国龙工、山东临工、国机重工、临工集团等多家国内领先的主机制造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耀坤液压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谢耀坤、谢文庆、谢文广除合计直接持有耀坤液压80.28%股权,并通过丞坤盛势间接持有1.58%股权。本次发行后,谢耀坤、谢文庆、谢文广父子三人的持股比例将下降到61.38%,控制的表决权比例将下降到65.53%,仍然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财务数据层面,2020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报告期内),耀坤液压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7亿元、8.42亿元、7.07亿元和3.71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33亿元、1.48亿元、1.41亿元和7361.82万元。
公司表示,2022年,受国内下游工程机械等行业需求减缓及停工停产等因素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6.1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4.75%,有所小幅下滑。“从长期来看,公司的生产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下游行业虽有所调整,但仍保持相对稳定,公司未来业务仍有一定增长空间。”
针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招股书披露,2022年,全国挖掘机的销量在前期高基数的基础上有所回调,同比下降23.76%。2023年1-6月,受到国内挖掘机市场需求低迷的影响,全国挖掘机的销量同比下降23.95%。虽然2023年1-6月全国挖掘机的销量同比仍有所下滑,但整体来看,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已呈现逐步筑底企稳态势,预计未来也将逐渐趋于稳定。
2023年,受到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逐步筑底企稳的影响,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较2022年可能存在小幅下降,但不存在业绩大幅下滑的风险。
显而易见,无论是报告期内,还是最新的2023年,耀坤液压营收及净利润都停滞承压。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2.31亿元、2.66亿元、2.01亿元和1.99亿元,占各期末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5.73%、30.29%、20.28%和18.68%。
同一时期,公司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323.39万元、233.80万元、-240.31万元和40.56万元,由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及应收票据的坏账损失构成。2022年,应收账款坏账损失为-318.84万元,主要系当期收回前期已计提坏账损失的应收账款所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为63.39万元、147.75万元、205.43万元和184.02万元,主要是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
与此同时,耀坤液压应收账款周转率及存货周转率都呈现出大幅下降趋势,期内应收账款周转率(次)分别为3.32、3.22、2.86和1.76,存货周转率(次)分别为6.65、6.22、4.41和2.40。
有市场人士认为,耀坤液压一方面业绩承压,另一方面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及存货周转率下降,都不免令投资者对其业绩稳定性存疑。“公司即便得以上市成功,但经营风险也值得投资者留意。”
耀坤液压本次计划募集资金9亿元,其中7.5亿元用于徐州耀坤液压有限公司液压元件及零部件生产建设项目、8000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7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据悉,徐州耀坤液压有限公司液压元件及零部件生产建设项目,为子公司徐州耀坤,建设期30个月,公司表示,通过新建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购置先进生产设备满足公司产能扩充的需求。
然而,实际情况是耀坤液压的产能利用率却大幅下降,前景堪忧。
耀坤液压表示,2020年至2021年,公司油箱、硬管和金属饰件产品总体保持了较高的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2022年和2023年1-6月,受国内下游工程机械等行业需求减缓等因素影响,公司各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相较于2020年和2021年有所下降。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和2021年,耀坤液压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7424万和6524万,合计1.39亿元。以巨额分红来看,在募资补充流动性方面,公司似乎并没有压力,合理性多少令人怀疑。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港湾商业观察》,耀坤液压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报告期内下滑明显,在本身产能欠佳的现状下,公司继续巨额募资扩产能,未来到底是否能够消化,这可能是巨大的风险隐患。同时,公司前两年分红金额巨大,相当于每年净利润一半左右,且实控人家族持股超过80%,是分红的主要得利者,这种情况下,再去募资补充流动性,也并不合理,不排除公司是为了上市前大额套现,再去圈钱。(港湾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