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塔 11 最低售价:30.00万起 图片 参数配置 询底价 懂车分4.04 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 车友圈3.8万 车友热议 二手车22.38万起 | 16 辆

2月28日,一组“丁磊现身长安”的照片,引起人们的热议。在这组照片中,人们看到高合的创始人丁磊现身长安总部,从一台「深蓝S7」旁经过;另一张则是丁磊与朱华荣同框,二人言语互有往来、交谈甚深。

对于“翻盘”期限只剩3个月的高合来说。人们不相信丁磊「无缘无故」去见朱华荣。因为在今天高合汽车生死存亡的时候,创始人丁磊没心思,也没工夫闲逛。因此来长安的目的,人们大致是猜得到的,以至于人们希望朱华荣能与丁磊之间碰撞出新的商业火花。

但随着朱华荣的一句:在谈,离“妥”还远。让长安和高合都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高合是不是不值钱?丁磊是不是融资又失败了?朱华荣是不是不给丁磊留情面?很快,舆论的子弹无情的打倒了这两位车企掌门人的身上。

但或许这样的回复,眼下的长安本就不想给舆论留一个确定性的答案。讲这些,朱华荣不过是希望人们不该把没必要的精力放在长安和高合身上,更不该因为长安“伸不伸手”而对高合这个品牌有不同的解读。

对于出手还是不出手?朱华荣都得作为“一把手”替长安这家国有企业去做通盘考量。这与高合缺不缺钱无关,与两家企业的基本交流无关,与朱华荣、丁磊之间的有没有私交更无关。

对于这样的结果,丁磊或许并不感到意外,因为类似的事情,也曾发生过任正非的身上。


文|

郭斯傅

编辑|李薇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


「被任正非和丁磊信任的人」


2022年底,在华为开完当年经营总结会。任正非意识到了华为正面临着超过以往的严峻问题。这一年,华为整体营收开始触达瓶颈,运营商业务连续5年陷入停滞,收入增幅在-4.03%左右徘徊;作为公司增幅最大的企业服务业务,眼下虽有增长,但现阶段还无法成为支撑华为稳定发展的新支柱。

没过多久,任正非就托人带话给余承东带话了:“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持续生存和发展都将是华为公司战略的核心命题。”任正非的言外之意,是华为有关汽车的投入已经“赔不起了”。从“深度赋能”到“全面主导”,任正非意识到汽车业务的发展难度和现阶段成果已经对华为的盈利构成了利润威胁和经营压力。这让任正非也认识到,车BU到了得有人来为其「托底」的时候了。

如果再这样“激进”的搞下去,不仅华为内部会有人被打成「阻碍发展」罪人,在外部也得有人被献祭出去,甚至被钉在到「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耻辱柱上。

这不是危言耸听。2022年,华为营收6423亿元,同比仅增长0.9%,净利润下滑到356亿元,暴跌68.7%。其中,仅车BU一年的亏损就达到了82亿。面对全球消费端的弱化,任正非已经很清楚,华为起死回生的周期是一定会延长的。面对多变的社会环境,连华为自身都已经到了要比应对美国打压之外更大的动作调整,还怎么在保护车BU?

此时的华为汽车不仅需要向外“求援解渴”,还得能蹚出一条适合华为接下来生存的商业模式,而让任正非能想到“最合适的人”就是长安汽车的「朱华荣」。

2019年底,徐直军找到任正非要做新业务的汇报,他说长安朱华荣找到了自己和宁德时代的曾毓群。提议了三方协商要共同打造一个新品牌的想法。讲汇报,言外之意是徐直军有关汽车的业务自己不敢决策,所以得来听听任正非的意见。

起初在听到这个消息时,任正非是犹豫的。“不造车”是任正非自己给自己定的调,也是给华为的底线,作为灵魂神人物,任正非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轻易打破。但对于向徐直军提议的“朱华荣”,任正非却很感兴趣。

以至于当时的任正非也在猜测,朱华荣的提议初衷在哪?诉求有哪些?长安会不会只是临时起意?但想到朱华荣作为一家国有企业的领导身份,能主动向两家市场化企业提要求、提想法,任正非愿意相信朱华荣在对待合作的这个问题上,大概率是有自己的预见性的。

「“不造车”并不意味着华为就不能与长安合作。」思索半晌,任正非给徐直军做了答复。“我们要加大力度与长安汽车合作”任正非说。对于当时这一幕,不仅徐直军感到很意外,华为的上上下下也都很意外,人们猜不到任正非是出于怎样的目的才应了这项合作,也看不透任正非对这个品牌的走向和预估是怎样的?大家能联想的,基本放在了任和朱的出身一样,都是搞技术的,有工程师的那股钻劲儿,大概真就是这点儿“惺惺相惜”,促成了华为与长安的缘分。

听华为之前内部员工说:“任总评价过长安,他认为长安的领导干部很实干!”

2021年10月,首款产品阿维塔11白车身在重庆长安鱼嘴基地试制下线;2022年二季度,阿维塔11 发布,零售网络相继铺开;2022年三季度,阿维塔 11(图片|配置|询价) 实现首批量产及用户交付;2022年4月28日,阿维塔科技宣布新一轮估值增至62.6亿元净增近7倍...


随着阿维塔的也快速推进,任正非也开始在幕后默默关注着这个品牌,关注着朱华荣。

2022年初,正式接手长安不到两年的朱华荣,在内部搞起了「全体起立」的人事调整。所有总经理及以下级别的高职人员,无差别“下课”,重新录用、重新竞聘、重新上岗...除了考察基本的工作能力以外,还要对应聘人员的性格特征、知识结构以及年轻化程度都将被列为考核标准。

用长安的内部话讲,起立、坐下,都是为了拉起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化部队。很快,消息传到华为,也传到任正非的耳朵里,人们担心长安的调整会对双方合作生变,对阿维塔「生变」。但对于这些调整,任正非却没太多表态。

但在很多华为的老人看来,长安的调整手法其实很任正非。当年,华为就在内部号召过「自主运营」并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也因此培养出过一众优质的管理人才,李一男、余承东都是那个时候涌现出来的。

如果用华为当年的“大辞职”去理解长安的“全体起立”,不管是在目的和方式看,应该逗是殊途同归,异曲同工的。

或许正是在朱华荣的身上,任正非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看到那股“在春天与夏天念着冬天”魄力和勇气。才让任正非愿意相信,朱华荣是有魄力有勇气去冲破些“阻力”来做决策的,才相信华为把车BU的一些积累交到朱华荣的手上,之前的付出华为不会就此付之东流。

去年11月,华为与长安汽车于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标志长安汽车对车BU正式“入手”。至此成功托底车BU,任正非一语成谶。


2


「一人身上三重性格」


大概是与任正非有着一样的判断和认识,高合的创始人丁磊也相信「朱华荣」,相信他是个能干、敢想、有魄力的国企领导,所以丁磊才会像华为一样,把第一个“求援”的目标,放在了长安身上、放在朱华荣身上。

与长安接触,甚至不排除以某种方式「委身」于长安,任正非、丁磊或多或少都有作为一家企业的灵魂人物展现了自己对经营企业时才会展露的商业目的性。

作为华为此前最有竞争力的国有车企合作伙伴,不论是在与长安初期的达成合作,还是后来以入股的方式「接盘」车BU...任正非对长安的作用都是有考虑的,因为在此之前与长安每一项合作,对于推广华为生态技术以及在汽车、资本各个领域得行业占位,对华为、车BU的品牌发展、业务本身都得能产生一定影响,因为只有这样做华为才不会吃亏。

而约见朱华荣,丁磊某种层面上或许也有类似的考量。在与中东资本谈判彻底放空后的5个月以来。甚至还要更早,丁磊就已经在思考该如何需要通过其他办法解决持续的资金需求,该如何衔接新资本进入?又该衔接哪些资本进来来为高合输血。

江苏的悦达集团、山东的莱西、盐城的国投这些国投背景的机构希望渺茫;满京华、阿布扎比投资局这些跨界资本,高合也洽谈协商了多次,短期无望。丁磊或许自己也已经感知到,眼下政府基金、民间资本、海外主权基金...规模较大的单一资本,眼下这个档口里都很难再对整车企业敞开资金的口子,毕竟非专业资本投资汽车的风险太大了。

相比之下,只有对汽车感兴趣的产投资金、对行业有洞察和识别力更精准的汽车集团,或许才有可能成为高合的“帮扶对象”。而在对现有汽车企业逐一筛选后,丁磊和任正非一样,才把目光锁定在了这自己希望「委身」的那个人。

能得到商界顶流和汽车行业的老法师认可,在朱华荣的身上找原因是有迹可循的。作为行业内为数不多工程师出身的一把手,他与大多数国企掌门人一样,有其独到且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大局观、前瞻性、洞察力,这恰恰是朱华荣作为一家国企领导、企业家、工程师的综合特点。

作为长安的内生型人才,朱华荣做过技术员、搞过发动机,是一位从普通员工干出来的带头人。在近10年领导长安各领域的发展上,除了在管理上有鲜明的特点。朱华荣对外也展现出作为一位战略性领导者的深刻洞察。


从开始具体主管业务开始,长安汽车相继在智能网联、无人驾驶技术领域取得正反馈,2018年旗下自主品牌业务也取得快速发展,规划战略性投入时朱华荣大笔一麾,宣告“香格里拉计划”开启,规划出1000亿投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当时很多人都看到出朱华荣作为国企领导的魄力和勇气。

2020年的3月,大改“人设”的朱华荣当起主播,在一条开放路段下,完成中国首个L3级自动驾驶的量产体验。有了L3级自动驾驶技术赋能,让这款在当年推出的车型UNI-T在2020年6月上市后,仅用半年时间售出了68556辆。朱华荣后来在面对媒体时说:自主品牌不是只会造概念车。


在出任长安汽车董事长后,经营上,长安将高端序列UNI顺势推出成为长安汽车冲击自主高端、完成品牌向上的关键落子;战略上,他希望长安汽车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明确长安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协作上,他主张开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合纵连横,和宁德时代合作,造标准化的电芯,跟赣峰锂业合作开发下一代半固态和固态电池,牵手蔚来开展换电,构建生态护城河。

经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自2020年以来,长安汽车连续三年企业总资产连续增长,其中2023年长安汽车的总资产同比增长7%,要知道这一数字相比朱华荣出任董事长之前的2019年,增幅比已经超过40%。

对朱华荣来说,作为国企的领导不能在对政策和市场复苏的等待下,浪费时间,这是基本;作为企业家,他不希望企业“靠天吃饭”,要能找到适宜企业生长温度、湿度和土壤,他希望帮助企业更快地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这是任务;作为工程师,他对技术的迭代有天然敏感,始终保有危机,及早地判断形势采取措施,这是习惯...

以至于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调研长安后给出了高度评价:“长安这几年做车做得非常好,我一直关注长安汽车。”


3


「为什么是长安?」


人们之所以希望看到长安与华为合作;不仅是因为华为改写过ICT行业、影响了世界通信格局,为全球30多亿人口服务过。人们希望看到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国有汽车企业与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间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希望看到朱华荣与丁磊合作;不仅是因为高合能不能拿到钱。更重要的是人们愿意相信,以朱华荣代表长安“援手”高合是有可能的。和新企业和政府资本比,朱华荣领导的长安是「央企」,有成熟的体系、完整的技术以及对汽车行业的长远发展和理解;和冰冷的资本家比,朱华荣“温文尔雅,兼济天下”人们相信朱华荣趁人之危的人,不会低估高合,不会在别人“落难”的时候,坑一把,害一下。

以至于朱华荣代表企业利益做有“情绪化”演讲的时候,人们都不认为那是真实的朱华荣。

接近朱华荣的人形容“他是国有企业体系里难得有梦想的人,他为自己圆梦,也为企业圆梦。”好的时候和走长安在一起,不好也要和长安走在一起。

作为国企的管理者,朱华荣行事低调,足够警惕;作为车企的掌舵人,朱华荣谋定后定,从容清醒。

当然,朱华荣的自信也来自“长安”。去年长安整个集团规模255万辆,销量比2022年增长了21万辆。尽管增幅不大,但是燃油车的市却占率达到了7.8%,自主品牌里第一;新能源出货48.1万辆,相比2022年成功翻翻,而且是连续三年翻倍;海外市场长安卖了35.8万辆,同比增48%

在收益上,根据数据显示,长安汽车2023年各项经营指标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现金流同比增长369.6%,创历史新高,进一步支撑企业可持续经营。近3年时间,累计融资166亿元,市值增长54%。

最近有27家机构对长安汽车给出了优质企业评级,建议买入评级21家,增持评级6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23.44,长安的改变几乎是人们有目共睹的。

从某种层面看,实际的经营反馈也预示长安汽车的增长潜力巨大,暗示了长安是有能力做多元产业的融合与横、纵向的投资。这一点朱华荣更清楚,任正非与丁磊也清楚,他们愿意相信市场的规律,相信市场竞争,从来不是一家企业的独自冒险,是需要新一代商业体的集体远征的。

也正如对于外界而言,不论是可能性考虑,还是源于资金体量的需要...但结果起码是,长安汽车或者说朱华荣已经被大家越来越重视、越来越需要了。

也许正因如此,当人们重新去围绕长安2025愿景(长安自主300万辆,新能源车105万辆)、长安2030愿景(长安自主450万辆,新能源车270万辆),重新去理解,或许也就会对朱华荣的那句“只有世界级公司才能生存也一定会诞生世界级中国品牌,长安就在其中”,会有更多不同的理解。(完)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