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卷的底线是什么?”


文|智库君

内卷,已经引发中国汽车行业的大讨论,并且持续深入。

谈到内卷的底线和尺度,前江淮汽车董事长、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专家左延安表示,“我觉得一个是员工收入,一个是供应链,这两个方面的‘卷’最终将伤害整个产业生态。行业需要的是适度竞争,优胜劣汰。”

左延安特别强调,企业一定要善待经销商,及全产业链的上游下游产业。企业的生存情况往往代表着其背后的产业链的状态。“卷”了以后,好多企业都效仿,导致很多零部件企业苦不堪言。如果这些企业没有了足够的积累,研发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将在未来成为挑战。

不仅如此,深层次来讲,一线员工的收入还是偏低的。“我曾经讲过汽车工业2.0最大的贡献就是福特的T型车让员工有足够的收入。自己能买得起车,由此培育了美国的中产阶级,使社会形成一个‘橄榄型’的结构。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也有30多年,但是我们的中产阶级这块还不足够大。而中产阶级形成主要是产业的工人群体,如果有足够的收入的话,也将有助于内循环更好的推进。”左延安强调。

“我认为政府和协会行业组织应该发挥作用,呼吁引导企业们建立更多沟通的渠道,一同去营造一个好的行业发展氛围。”同样的问题,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专家、原北汽集团董事安庆衡,一针见血地告诉智库君。

本期智库说,针对“内卷”,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二位专家的观点。

核心观点:

  • “卷”是不可避免,因为企业互相竞争本就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

  • 一些企业所抵触的“卷”,是“卷”弄虚作假,“卷”降低服务质量,“卷”雇佣水军这些不正当手段。

  • 各个大集团的领导人物不应该越来调子越高,为了品牌的营销,开始相互对比演讲水平,对比直播水平。大家还是要冷静下来,多思考问题,多解决问题,少指点他人。

  • 政府和协会行业组织应该发挥作用,呼吁引导企业们建立更多沟通的渠道,一同去营造一个好的行业发展氛围。

  • 如果上下游企业不能提供质量更好的产品和服务,那么产业的健康是无法保证的。伴随出现的淘汰过程,也将意味着对社会产生的巨大震动。

  • 作为国家的优势产业,我认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不能被当下行业发展的问题全盘否定。相应的问题可以推出政策进行调整,例如相对降低新能源的补贴。

  • 如果接下来的政策真能实现油电同权的话,燃油车市场还将持续活跃一段时间。至于最终各自占到多少的比例,很难预测。

智库君:朱华荣、曾庆洪、王传福、李书福观点各不相同,为什么企业领袖对“卷”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看法?背后的原因和逻辑是什么?

安庆衡:总体来讲,“卷”是不可避免,因为企业互相竞争本就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

我总是说辩论都有正反方抽签,“卷”的辩论也是如此。抽到正方,就说正方的话说。相反,抽到反方,则说反方的话。在此过程中,每个企业也是基于不同的企业情况为自己发声。

但需要注意的是,两方所强调的“卷”的内容。一些企业所强调的是,不论从技术层面还是产品层面来看,“卷”都是必要的。而另一些企业所抵触的“卷”,是“卷”弄虚作假,“卷”降低服务质量,“卷”雇佣水军这些不正当手段。

总而言之,“卷”有“卷”的好处,但“卷”有“卷”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够冷静下来,多找问题,多找差距,把行业搞好。

安庆衡

左延安:我比较倾向于李书福的观点,市场竞争一点不“卷”是不可能的。

现在新能源汽车实际上已经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了。所谓市场驱动它就是有竞争的。我认为,一个产业处在发展阶段的时候确实不能太“卷”,但后期接近成熟了,这个“卷”是理所当然的。

但需要强调,“卷”要有“卷”的理性。“卷”技术,“卷”产品,给客户更安全、高性价比的产品才是正确的。

智库君:行业“内卷”的底线是什么?

左延安:我觉得一个是员工收入,一个是供应链,这两个方面的“卷”最终将伤害整个产业生态。行业需要的是适度竞争,优胜劣汰。

企业一定要善待经销商,及全产业链的上游下游产业。企业的生存情况往往代表着其背后的产业链的状态。“卷”了以后,好多企业都效仿,导致很多零部件企业苦不堪言。如果这些企业没有了足够的积累,研发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将在未来成为挑战。

如果上下游企业不能提供质量更好的产品和服务,那么产业的健康是无法保证的。伴随出现的淘汰过程,也将意味着对社会产生的巨大震动。

另外,深层次的来讲,我们的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的收入还是偏低的。我曾经讲了汽车工业2.0最大的贡献就是福特的T型车让员工有足够的收入。自己能买得起车,由此培育了美国的中产阶级,使社会形成一个“橄榄型”的结构。

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也有30多年,但是我们的中产阶级这块还不足够大。而中产阶级形成主要是产业的工人群体,如果有足够的收入的话,也将有助于内循环更好的推进。

左延安

安庆衡:在“卷”的过程中,行业的大领导们都走到一线来发表观点,甚至直接怼对方讽刺挖苦,把企业弄的太热闹,行业的这种气氛是我不欣赏的。

行业的热度得降下来,各个大集团的领导人物不应该越来调子越高,为了品牌的营销,开始相互对比演讲水平和直播水平。大家还是要冷静下来,多思考问题,多解决问题,少指点他人。

同时,企业应该关注自身。冷静思考自家企业当前在行业当中的优势和劣势,如何与竞争对手进行差异化,如何与友商进行合作,以及如何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等等问题。

最后,我认为政府和协会行业组织应该发挥作用,呼吁引导企业们建立更多沟通的渠道,一同去营造一个好的行业发展氛围。

智库君:曾庆洪高呼,当电动车市占率达到50%的时候,应该考虑油车和电车获得公平的对待,您赞成“油电同权”吗?为什么?

安庆衡:我认为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应该保持,但是支持的力度可以适当放缓。

所谓“油电同权”,实际上是为了最终扩大油车的使用范围。但我认为,市场调节并不会因为单一政策的改变而改变。一方面,要看市场的影响因素和走势,例如油价、电价等。另外,因为电车在其相对应的各种支出,以及智能化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优势。第三,行业已经完成了对群众的普及教育。因此,政府通过政策并不能完全改变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需要强调的是,当下新能源产业能够在国际舞台取得领先的地位,正是因为获得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作为国家的优势产业,我认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不能被当下行业发展的问题全盘否定。相应的问题可以通过政策进行调整,例如降低新能源的补贴。

智库君:您认为,十年之后油电汽车最终会在市场上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比例?

安庆衡:我认为将来油电肯定要共存的。这个过程中,混合动力,纯油和纯电,甚至于燃料电池最终都会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如果接下来的政策真能实现油电同权的话,我觉得燃油车市场还将持续活跃一段时间。至于最终各自占到多少的比例,很难预测。

如果说10年之内的油车彻底消失,我估计不大可能。但是,按照目前的趋势,电车仍然是大方向,油车会越来越少,而混合动力会相应的增长起来。

往期链接:

智库说 | 再出发,夹缝中的领克需要被看见!

智库说 | 沈进军:驱散内卷阴霾,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发挥作用!

智库说 | 吴松泉:妥善处理废旧动力电池意义重大且紧迫

智库说 | 董扬:内卷严重,政府应该管控市场竞争规则

智库说|郑赟:面对“内卷”,中国车企需要全球视野

智库说|何仑:不要让电车长成巨婴!

智库说 | 何仑+钟师:面对内卷,车企底气各不相同

智库说 | 张君毅:上汽固态电池不是噱头,“整零合作”是大势所趋

智库说 | 原诚寅:全固态电池产业化,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梅松林论车 | 比亚迪、吉利热效率之争,利远大于弊!

智库说 | 左延安:过度竞争在侵蚀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智库说 | 何仑:安全和质量,刺破电车泡沫的关键一针?

智库说 | 吴松泉:我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不可忽视的五大问题

智库说 | 致魏建军,初心、聚焦、放权!

智库说 | 长城,到底怎么了?

智库说 | 何仑:驾驶辅助,别一天到晚瞎忽悠

智库说乐道 | 刘小稚:不要陷入多品牌的泥潭,通用是前车之鉴

智库说 | 朱西产+钟师:上汽奥迪,新阶段与新挑战

智库说乐道 | 张君毅:多品牌是手段,正道是做强品牌!

梅松林论车|零跑“新合资模式”出海,有利有弊、先易后难!

智库说 | 乘用车乱象不应在商用车重演

智库说 | 付于武:车圈“饭圈化”,应引导公众关注“含金量”更高课题

智库说 | 对比:中美汽车在对方的存在感相差几何?

智库说 | 何仑:北京车展,同质化内卷到底有多可怕?

智库说 | 安庆衡:反思北京车展,下个十年谁能走下去?

智库说 | 董扬:液态和固态电池将长期并存

智库说 | 日系车企联手中国大厂背后说明什么?

梅松林论车 | 理想,洗掉狂妄的浮躁气

智库说 | 吴松泉:新能源快速替代燃油车背后的三大风险

智库说 | 董扬:从小米造车到北京汽车工业的思考

智库说 | 梅松林:中德汽车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加大战略合作

智库说 | 金伟华:内卷无意义、雷军的使命更厚重!

小米造车启示录 | 梅松林:小米是一个相对均衡的六面战士

小米造车启示录 | 刘小稚:固定打法击穿盈亏平衡点!

智库说 | 吴松泉:便利汽车消费,还有哪些“堵点卡点”?

智库说 | 张君毅:用户和生态也是“双刃剑”

智库说 | 众擎资本管理合伙人余宁:小米汽车最大的优势是雷军

智库说 | 刘小稚:小米汽车最大的劣势在制造端

智库说 | 梅松林:小米汽车不太可能一击就中

智库说 | 何仑:“电动车孤岛”关键是怎么个“孤”法

智库说 | 崔东树:新能源价格战对消费者购车促进分析

智库说 | 吴松泉:中国汽车出海需要直面五大差距

智库说 | 梅松林:卓越的创业者在争议中自我突破

智库说 | 安庆衡:MEGA遭遇网暴不代表理想不行了

智库说 | 钟师:中国市场变成“电动车孤岛”的逻辑是成立的

智库说 | 左延安:避免恶性竞争不断升级,以至在国际竞争中后劲乏力

化的品牌

智库说 | 从华晨宝马成立二十年,看中国汽车合资的过去与未来

智库说|赵福全:汽车供应链管理理论需要重构!

智库说 | 沈进军读新政:十四年打通所有堵点,中国二手车市场会迎来大爆发

智库说 | 对话安聪慧:极氪如何突围?

智库说 | 安庆衡:碳达峰目标为结束汽车业粗放式发展设定了时间表

智库说|六大维度看透小米造车

智库说 | “十四五”汽车税收改革至关重要

智库说丨三论自主品牌二次冲高:中国汽车在疫情洗礼下悄然质变

智库说 |自主品牌二次冲高:特斯拉无人可以复制

智库说 | 自主品牌二次冲高:风口虽至,警惕盲目跟风

智库说|罗兰贝格郑赟:现阶段自动驾驶谈盈利是伪命题

智库说|新能源汽车“铁三角”,坐标中国合肥!

智库说救市 | 付于武:给限购松绑,需要城市交通管理升级

智库说救市|安庆衡:放开限购可以分为六个层次

智库说|罗兰贝格郑赟:蔚来“补短板”的难度比特斯拉更小

智库说|王秉刚:给补贴退坡后的中国电动车十个建议

智库说丨安庆衡:对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应充满信心

智库说 | 沈进军:汽车存量市场时代,需提高置换率拉动新车销售


附: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专家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王秉刚 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

安庆衡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北汽集团董事长

左延安 前江淮汽车董事长

赵福全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

董 扬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德载厚资本董事长

沈进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

赵 英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陈玉东 博世集团董事会中国事务顾问、资深汽车专家

林 雷 大钲资本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梅松林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

何 仑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院长

钟 师 资深汽车媒体人

张君毅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亚太区汽车与工业品业务负责人

刘小稚 亚仕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徐向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蔡 蔚 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哈尔滨理工大学头雁教授、精进电动创始人

吴松泉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

施雪松 腾讯车联副总裁、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

顾剑民 法雷奥集团中国区CTO

崔东树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郑 赟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

杨殿阁 清华大学学科办主任、车辆与运载学院首任院长

徐大全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朱西产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原诚寅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

金伟华 华登国际风险投资合伙人

余 宁 众擎资本管理合伙人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